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一分快3人工计划带赚怎么玩 > 新闻动态 > 四读仇英:辽阔又温暖的《 莲溪渔隐》
四读仇英:辽阔又温暖的《 莲溪渔隐》发布日期:2025-02-03 16:06    点击次数:109

溪边短短长长柳,波上来来去去船;

鸥鸟近人浑不畏,一双飞下镜中天。

——【宋】胡仔 《题苕溪渔隐图》

      刷到故宫博物院藏仇英《莲溪渔隐图》。讲真,仇英是真的有本事、有格局的。如果我们经常读画,你就会知道,仅就该画的视象比例及由此呈现出来的视象效果来看就不是一般画家的手笔。辽阔又温暖,舒服!也是一幅适合新春来阅读的佳作。

       这幅作品的构图很简单,甚至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安排,也没有考虑什么传统的图式构造。就是简简单单的大概性地一分为二,一为远景,一为近景。先说远景,涛山云海,茫茫一片。用墨用色都很淡,把着一个层次的色系细细勾皴晕染。但手法一定要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很容易浆糊一片。还有阴阳明暗,该讲究的一定要讲究,而且要讲究到位。远看起来轮廓清晰,近看起来层次感拉满。好比低空飞行,但每个步骤和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做到熨帖流畅,丝滑切入。所以即使不看作品下半段,光看上半段也能独立成像。又,上半段这部分远山其实还有一个二元构造的复调逻辑。即横向来看,是绵延起伏的远山从左向右横贯相连;而纵向来看,比如它的左半部分,从山谷出来又与一片渔村溪桥相连。从而构成了一个从自然界走向人世间,也可以说是从人世间走向自然界的自然“画学”叙事。而那一片人世间的洲渚,其实又与下半段即近景的渔耕生活遥相呼应。从而在精神内涵上,将上半段与下半段的图式构造内在性地链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再说近景,一言以蔽之,即渔耕之乐。这个其实很像我的老家,洞庭湖区,河湖农耕之地,河湖农耕的文明。当然,仇英的江南也是如此,但得要去太湖之地,才可以装得下这整个浩淼烟波的湖山与耕耘。就是,它不是单纯的江湖,或者说只有江湖,它还得有农耕,有精细的农耕。反过来也是如此。细说起来,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当然还有鄱阳湖流域,也就这么几个大湖区而已。所以这幅作品也很是难得,可以说也是一幅极具艺术水准的民俗画。好,我们来看它的物相组合。首先,我认为农田入画就不简单,也不容易。因为比较起来,显然农田的审美价值并不高。所以真正去看整个中国美术史,画农田的本就不多。仇英作为明四家,也可以说是文人艺术的典型代表。但他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以精英艺术自居,当然也与他的出身有关。但不管怎样,他能有这份自觉,这就了不起。关键画得不赖,放在整个壮阔的湖山盛景里头也并不违和。而且他有真体验,农田之上几只盘旋的白鹭,那是湖山农家常有的美景际遇。其次又有文人生活,近景一主一仆恭肃驻候,岸口一舟却又踏浪而来,亦与远景的一场守候遥相呼应。是渔樵互答、耕读传家、文人往来的综合写照。

       最后,还是想宏观地来聊一聊仇英艺术的综合水准。实际上,中国画到了明清之际,无论图式构造、题材参照还是笔墨样式,都已经极其丰富而资源备极矣。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考察一位画家的艺术水准,其实就看他对各种传统绘画元素,或者说对于各种传统绘画“语言”的综合驾驭能力了。而仇英,恰恰强就强在这种综合进而全面的驾驭能力上。即他基本可以驾驭各种题材、基本可以驾驭各种图式、基本可以驾驭各种技法。可以说,他亦文亦武、文质彬彬、能写能工,青绿水墨“文武昆乱不挡”。除“逸品”之外,“四品”中能站住“三品”。可以说是达到了那种“其技入道”的层次和境界。他比唐伯虎有格局,比文徵明接地气,他是画家中的劳模,是普通人也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榜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